您现在的位置 >> 巴中 >> 正文

巴中市恩阳区“三大国土项目”全覆盖 脱贫动力足

www.bz518.com  时间:2018/7/13 来源:巴中热线
字号:T|T
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属革命老区、秦巴连片扶贫开发地区,为确保全区如期脱贫摘帽,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充分叠加运用国土政策,实现增减挂钩、土地整治、地灾搬迁“三大国土项目”对贫困村的全覆盖,让恩阳既“摘穷帽”又“拔穷根”。


  土地整治出效益


  仲夏时节,绿槐高柳,榴绽蝉鸣。走进恩阳区下八庙镇凤凰包村,犹如走进了一幅美丽清新的水墨画:一幢幢白墙黛瓦的新居错落有致,一条条宽阔整洁的水泥路通达农户,一片片翠色欲滴的猕猴桃园生机盎然。如此欣欣向荣的景致让人不由得怀疑:这是曾经的贫困村吗?


  “山高石头多,出门就爬坡,住的泥巴房,顿顿吃粗粮。”当地村民用一句顺口溜描述了这里的过去。凤凰包村和相邻的钱库村都是当地有名的“三无村”:无新居,绝大部分村民居住在危旧土坯房里;无产业,农民仅靠传统种养业和外出务工养家糊口,2013年两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2600元;无配套,道路没硬化,村委没阵地,环境一团糟。


  为了有效改变两村的贫困状况,恩阳区以增减挂钩、土地整治、地灾搬迁“三大国土项目”为支撑,统筹政策、资金、市场“三要素”,积极探索统一规划、项目整合、无缝对接、整村推进等帮扶措施,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实施。


  2013年10月,总投资1153万元的土地整治项目立项并实施。项目区共整理土地3500亩,硬化田间道3公里,新建生产路2.2公里,新增耕地320亩,有效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。“通过土地整治,我们建起了集中居住区,不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,更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。”凤凰包村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村里已经有100多名村民从居住多年的土坯房搬入了新居。


  走进村民郭秀芳的两层小楼,房前屋后都有菜园,家里水电气光纤一应俱全,家具家电也应有尽有。“没有搬进新房前,全家4口人挤在土坯房里,土墙裂缝宽得能伸进去一支手,一下大雨总叫人提心吊胆。”郭秀芳说,现在不仅住上了好房子,丈夫在附近的猕猴桃产业园务工,两个儿子也考上北京的医学院,日子越过越好。


  崭新社区建起来


  为了让贫困群众“住上好房子”,恩阳区立足区情,充分运用国家、省出台的土地政策,建立了“政府主导、市场主力、乡村主推、群众主体”的增减挂钩运行机制,以结余周转指标流转收益为预期保障,激发市场活力,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实施项目,突破资金瓶颈。


  2015年7月,经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批准,总投资8000万元的下八庙镇钱库村、凤凰包村增减挂项目开始实施,争取挂钩周转指标411.26亩、结余指标356.02亩,覆盖群众331户1228人,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8户338人。目前,项目一期向成都天府新区流转结余指标244亩,获得收益7198万元,450套设施完善的安置房已经竣工。


  村民王大欣一家的230平方米小洋房就建在聚居点内。他告诉记者,政府给他补助2.6万元,协调贷款5万元,不到半年就从住了大半辈子的土坯房搬进了新居。聚居点的入村道路是双车道柏油路,入户则是水泥路,路旁还有景观树。聚居点有一个1.5万平方米的广场,不但有篮球场、网球场、健身中心、垂钓池、休闲桌凳等设施,周围还有超市、幼儿园、图书室。


  “按照恩阳区拆旧补助110~150元/平方米的补偿标准,连院坝面积也补偿,如果是200平方米的旧土坯房可以得到2.2万元~3万元的补偿,大大减轻了村民建房资金压力。”恩阳区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“此外,村民还可无偿享受各种配套设施。”


  搬迁迎来新生活


  受惠于国土资源政策的项目在恩阳区随处可见,在柳林镇猫儿铺村记者看到,易地扶贫搬迁聚居区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。据恩阳区地环站负责人介绍,地质灾害严重区域生存环境恶劣,缺乏资源,居民收入低微,甚至吃饭问题都十分困难,这里将专门安置灾害严重区域的居民。


  恩阳区在安排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时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,通过增减挂钩政策为易地搬迁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,通过土地整治提升和改善当地产业发展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,在土地开发过程中,将企业社会力量引入,为居民搬迁后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。


  “今年下半年就可以搬进去了。”村民杨大华指着不远处快要建好的两层小楼房告诉记者,他家共4口人,以前住的土坯房在马蹄坎村,受到山体整体下滑的威胁,成天住得胆战心惊,现在他已经和其余9户人全部搬到生产生活条件更好的聚居区,再也不用担心地质灾害了。


  产业增收腰包鼓


  得到提升的不仅是村民生产生活的“颜值”,更有致富增收的内涵。每到收获季节,下八庙镇钱库村、凤凰包村猕猴桃藤蔓搭成的绿色“棚帐”漫山遍野,纸袋包裹着的猕猴桃挂满枝头。通过引进经营主体发展猕猴桃种植,培育全村支柱产业,这里的群众腰包越来越鼓。


  在下八庙镇钱库村,村民如今可通过土地出租、园区务工、返租经营等方式获得多重收益。该村的1500多亩猕猴桃产业园未投产前,农户收入主要为每亩600元的土地租金。而现在同时园区以“152”机制和村民进行利润分成:“1”即一份土地流转费用;“5”即猕猴桃挂上架后,村民可以到园区反承包土地,提供管护,效益与合作社“五五分成”;“2”则是村民可在园区务工,务工结算费用可达到园区收入的20%左右。目前园区每天的工人在60人左右,工资是60块钱/天,每个月的工天可达到20天以上。“我和老伴都在园区打工,一个月的工资在4000元左右,每个月的纯收入,都可以赶上以往一年的了。”村民胡胜怀说,村里像他这样就在家门口挣钱的不在少数。


  下八庙镇钱库村、凤凰包村的脱贫在恩阳不是个案。得益于国土资源三大政策的叠加效应,恩阳成功探索总结出了“流转返租、效益分成”“专合引领、分户经营”“土地入社、按股分配”“地劳入股、保底分红”4种土地流转经营模式,鼓励和吸引了返乡务工人员、城市工商资本等投资农业,扶持和发展了家庭农场、专业大户、专合组织、龙头企业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,逐步完成了从“输血扶贫”到”造血脱贫”的转变。(记者 谭炜)


  声明:巴中热线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文章内容仅供参考。

企业服务

设为首页 | 有害短信息举报 |阳光·绿色网络工程 |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| 关于我们 | 广告服务 | 联系我们 | 免责声明 | 友情链接| 版权申明
Copyright © 2008 - 2021巴中热线 www.bz518.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bz518 Inc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