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 >> 旅游 >> 风俗 >> 正文

巴中市川剧摇滚唱到人民大会堂

www.bz518.com  时间:2009/9/21 来源:本站整理
字号:T|T
组成。其中,除灯调系源于本土外,其余均由外地传入。

  康熙二年(1663)有善昆曲者八人由江苏入川,在成都江南会馆为宦幕清唱昆曲。雍正年间,有“来云班”以清唱昆曲为业。与此同时,时任川陕总督岳钟祺与乾隆时期任四川总督的福康,都善养歌舞伶人,搬演昆曲,用于宴乐助兴。乾隆五十年(1785),李调元返回故里绵州罗江,办起了一个昆曲家班,所谓“家有小梨园,每冬月围炉课曲,听教师演昆腔杂折以为消遣”“先生实苏产,弟子尽川孩”。

  高腔,即弋阳腔流变。李调元在《剧话》中说:“弋腔始弋阳,即今之高腔”,“高腔俗名清戏,楚蜀皆尚之”。最早关于高腔在四川出现的文字记载,约为雍正二年(1724),时成都已有高腔戏班“庆华班”的建立。另外,定晋岩樵叟在《成都竹枝词》中也记道:“弋阳腔调杂钲鼓,及至灯明已散场”。六对山人也有“见说高腔有苟莲,万头攒看万家传,生夸彭四旦双彩,可惜斯文张士贤。”并叙述苟莲官每一进省城演出,“则挤墙踏壁,观者如云”。可见,高腔在雍乾年间,已盛行四川城乡,颇受观者青睐。

  弹戏,系秦腔演变而成。秦腔进入四川,约在明末清初。据清·沈荀蔚《蜀难叙略》记载,顺治十六年,张献忠部将高承恩与杨国明在嘉定(今乐山)相聚时“奏女乐演传奇,以侑酒”。另据吴珍奇在《昭化县志》中载,顺康年间,在昭化、中江一带已有完整的戏曲演出。其生旦净丑,刀戟剑棒,无所不奇。当地人说此乃秦腔,也实为可能。因昭化古名“葭萌关”,是秦地入川要冲,此时,陕班来川演出秦腔,实为常事。秦腔在四川流传的记载,尤以康熙五十一年,曾任绵竹县令的陆箕永所作竹枝词,最为有力。他在《绵竹竹枝词》中记道:“山村社戏赛神幢,铁板檀槽柘作梆,一派秦声浑不断,有时低云说吹腔。”

  胡琴,系二黄与西皮腔的统称。《燕兰小谱》卷五载:“蜀伶新出琴腔,……其器不用笙笛,以胡琴为主,月琴应之,工尺咿唔如话”可谓四川胡琴腔的明显注脚。胡琴腔约在乾隆年间,也已形成。生于乾隆年间的六对山人杨燮,在《锦城竹枝词》中注解说:“张士贤在上升班扮净,唱胡琴腔,一气可作数十折”,就是明证。

  灯调本源于四川本土,在发展中出吸收了不少明清小曲,壮大自己。入清以来,随着酬神赛会、元宵等民间习俗,已发展常年演出。定晋岩樵叟在《成都竹枝词》中记道,“过罢元宵尚唱灯,胡琴拉的是淫声。《回门》《送妹》皆堪赏,一折广东人上京。”(嘉庆乙丑《成都竹枝词》)明显记述了灯调在乾嘉年间由乡镇进入城市,由千百年过节的群众活动,变为常年性演出的剧种了。

  以上各种声腔,虽在清初已有同台演出,各声腔也在与四川方言、土语、民间音乐、舞蹈和发俗的结合中,开始衍变。但是,尚未完全溶合。在乾嘉年间,基本上还是以独立的声腔剧种,从事演出活动,所谓“报赛演剧,大约西人用秦腔,南人用昆腔,楚人、土著多弋声,曰高腔”(嘉庆《汉洲志》)。戏班也自成体系。如昆腔有“舒颐班”,高腔有“庆华班”,秦腔有“庆华班”、“金贵班”,胡琴有“上升班”,灯班则在四川山乡广泛演出。

  外地声腔的不断流入和外籍艺人来川授艺,以及许多教授各声腔剧种的科社建立,也推动了诸声腔的合流。如同治年间流入川北的陕西汉二簧,在南充建立专唱丝弦的庆泰班后,于光绪年末年陕班艺人于桂华科社授艺,梁天福、杨九梨、李顺来等陕班艺人,赴下川东搭班,致使重庆出现专唱胡琴的毕胜班、吉祥班,而建于四川各地的著名科社则有三字科社、臣字科社。光绪二十九年(1903)吴弼臣在成都投资兴建第一个品茗看戏的“可园”。

  1911年,辛亥革命后,各戏班、剧团要求艺术革新的民主思想日益浓厚,于是杨素兰、康子林、肖楷臣、唐广林等人倡导下,各声腔剧种实行联合。并且,将原各自班社如长乐班、翠华班、彩华班、桂春班、怡乐班、太洪班、宴乐班等联合组成“三庆会”。并以杨素兰、康子林、肖楷臣、唐广林为正副会长。自此,昆、高、胡、弹、灯五腔共和的川剧,得到成熟和发展。

  拿什么拯救你川剧

  在我脑海里,一直有着20几年前那些关于川剧的记忆碎片:宁静的夏天,风清蝉鸣,晌午时分,邻家小院传出一阵阵“锵撤锵撤”之声。每当这个时候,包括我爷爷在内的沿街而居的老爷子们就会摇起一把蒲扇,在竹椅上眯着眼睛“神游”,听得兴浓时,有的还会跟着哼上两句。但奶奶们就不一样了,她们总是嘟哝着抱怨:“背时的”又吵麻了,瞌睡都睡不清净……

  川剧就这样第一次在我的记忆深处烙下了印记。20多年后,当我住进四四方方、并排冲天的城市高楼的时候,却再也听不到这种“锵撤锵撤”之声了,反倒是那些揉杂着电子节奏的“哼哼哈嘿”常常响震耳边。川剧,被历史的巨涛荡涤得奄奄一息。

上一页  [1] [2] [3] 下一页


  声明:巴中热线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文章内容仅供参考。


企业服务

设为首页 | 有害短信息举报 |阳光·绿色网络工程 |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| 关于我们 | 广告服务 | 联系我们 | 免责声明 | 友情链接| 版权申明
Copyright © 2008 - 2021巴中热线 www.bz518.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bz518 Inc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