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 >> 旅游 >> 旅游 >> 正文

巴中石窟改造 打“伞”为南龛佛像遮风雨

www.bz518.com  时间:2010/2/27 来源:四川在线
字号:T|T
  位于巴中城南1公里南龛山上的摩崖造像(上图)被誉为“国宝”,然而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洗刷,摩崖造像损毁严重。记者从巴州区文管所获悉,近日《南龛摩崖造像保护规划方案》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。据了解,整个工程分三期建设,国家将在5年内投资1680万对南龛摩崖造像进行大“整容”。
  损毁严重南龛造像需整容
  南龛摩崖造像始于隋,盛于唐,沿于宋至民国。由南龛山神仙坡东面崖壁、云屏石西面崖壁、山门石和观音岩几处组成。现有石窟176个,2700尊造像,绝大多数集中分布在南龛山神仙坡上,尤以大佛洞最为密集。摩崖造像大窟小窟、栉比相连,内容丰富,造型精美,是研究我国古代佛教历史和雕刻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。1956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  现存造像群和碑记大部分成于唐代,经清代装彩,大部分色彩保持较好,但由于长期受风雨侵蚀、阳光照射、空气干湿变化、热胀冷缩等影响,导致造像表面风化、局部酥减剥落,部分崖壁有滑坡及坍塌的危险。而且,原文物管理所、药王庙、兰草园、办公生活用房等处于文物保护范围内,破坏了原有的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,另外,参观人员在造像前烧香拜佛、随意践踏等行为也对造像带来极大的破坏。
  “看到国宝遭到如此破坏,我们的心在流血啊。”西安交大古籍与古建筑研究所专家刘怡痛心地说,对南龛摩崖造像进行保护已刻不容缓了。
  国家投资“大手笔”维修
  据巴州区文管所副所长汪信龙介绍,省文化厅于上世纪60年代末曾先后维修保护造像,在窟前建起了砖木结构的保护檐,在老君洞、《严武奏表》前征地4.97亩作为南龛摩崖造像的保护用地。现在这次维修,是南龛摩崖造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维修。
  2004年8月,西安交大古籍与古建筑研究所、陕西省古建筑设计研究所的知名专家受国家文物局的委托,专程来到巴中,对南龛摩崖造像进行研究,历时3个多月终于拿出了《南龛摩崖造像保护规划方案》。2005年12月,方案经国家文物局专家反复论证后获得批准。据悉,1680万修建资金由中央财政支付。
  加建窟檐迁民宅拆景观
  按方案要求,南龛摩崖造像西至神仙坡崖体以西15米,东至现有围墙内车行干道,北至观音崖以北30米为重点保护区。
  “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!”汪信龙副所长说,整个工程分三期建设,在5年内完成。一期建设(2006年):重新界定南龛摩崖造像的保护范围,拆除药王洞、兰草园、游廊等人造景观,加固崖体神仙坡北段北端摩崖造像岩体,防止滑坡;对神仙坡北段南端(大佛洞)摩崖造像加建窟檐。二期建设(2007年—2008年):修建南龛摩崖造像保护性围墙、北侧修建新的进山道路及停车场。三期建设(2009年—2010年):对南龛摩崖造像山门进行修缮,搬迁南龛摩崖造像围墙以北、光辉以西的12户民宅,修建巴中市文化博物馆等。目前巴州区文物管理所正在作准备,预计2006年初正式开工建设。
  挖掘内涵打造文化胜地
  “规划目标是在保持南龛摩崖造像古朴、自然、清幽的景观特色的基础上,充分挖掘文化内涵,突出独特魅力,使之成为巴中文物的收藏中心、展示中心、研究中心,并成为融摩崖造像、文物陈列与自然风景为一体的标志性文化风景胜地。”陕西省古建筑设计研究所一位专家告诉记者。

  声明:巴中热线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文章内容仅供参考。


企业服务

设为首页 | 有害短信息举报 |阳光·绿色网络工程 |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| 关于我们 | 广告服务 | 联系我们 | 免责声明 | 友情链接| 版权申明
Copyright © 2008 - 2021巴中热线 www.bz518.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bz518 Inc.